豆丁要回家

第五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创作奖佳作奖
“彼得兔”风格的细腻绘画,讲述一个孩子的旅行与成长
在广褒而有力的大自然中,勇敢接受挑战,探寻生命的意义
内容简介
小巢鼠豆丁出生后不久,就落入到草丛中,被孩子带回了家。它不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里,生活中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玻璃房子。有一天,豆丁在蛞蝓的鼓励下,走进了大自然,希望回归自己的那片草原。在回家的路上,它慢慢学会独立和坚强,学会应对所有的危险,学会帮助与分享,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了爱和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园。
成长的旅行
熊 亮 (知名图画书画家)
在信谊图画书奖的参赛作品中一眼看见这本,很喜欢。首先是风格,介于写实与拟人之间的动物绘画,包括生动的形体动作和戏剧表现力。我一向认为这些是构成插画的必要能力。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可以继续变形或自由组织,甚至抽象化。最早接触插画时,感觉国内不太重视这个部分,因为在传统学校的艺术学习中并没有关于这部分的专门训练,而中国艺术的传统,也在南宋之后被不求形似的文人画所取代,唯妙唯肖的刻画能力不再是主流—但在不少画家作品和民间小说的刻本中,我们还能窥见这类趣味十足的绘画表现,脉络虽未断裂,但也没有得到多样化的延续发展。
随着对图画书认识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补强这一领域。《豆丁要回家》这本书正是其中鲜明的代表。它让我想起了“彼得兔”时代的绘画风格,也让我想起南宋那些优雅的画家—折一枝一果或是匍匐于花草前悉心描摹,乐在微妙而广大的世界中,并赋予每一个动物和植物生气盎然的个性和意味。
其次,这本书故事的讲述也非常流畅,细节和情节变化很戏剧式,每一个翻页与情节的变化或换场都无隙合辙,读来十分干净利落,这也是我觉得惊喜的地方。这种风格与故事上的“完美”,并不是说画技,而是其气质上太符合标准审美了。让我想起一位图画书界老前辈对我说的话:一本书应该有那个人的气味,而不一定是这本书该有的气味,所以读书时不妨闻一闻,很有意思。我记住了这句话。作为家长,我给孩子选书时不但重视图文讲述的趣味,也重视这本是谁的书。不管他的味道是温甜也好,苦涩也好,我都希望作者把自己不一样的东西呈现给孩子当然除了风格,语言也非常重要,我们的画面构成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把对视觉终其一生的探索变成故事中的画面给孩子,才能让孩子有不同发现。
这些想法,与作者共勉,我非常高兴《豆丁要回家》这本书得以出版,大家可以读到这个故事,自然又生活化,旅行中的探索就是成长的过程,其中滋味,孩子读的时候一定比我们这些大人明白得多。
信谊在中国不懈努力,使年轻的图画书作家得到平等的发展机会,这真是最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