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达鸡

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图画书文字创作奖佳作
内容简介
有一只跑跑鸡,每天东奔西跑;有一只跳跳鸡,每天上蹿下跳;有一只叽叽鸡,每天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还有一只溜达鸡,每天慢慢地走动四处瞧瞧……到底谁是农场里最厉害的鸡?谁又会成为农场里最让人羡慕的鸡呢?
评审委员的话
溜达, 一种快乐的寻找
周 翔 《东方娃娃》杂志社社长
溜达鸡,听着就让人有了一股子无拘无束的自在和惬意。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寓居在老丈人家,那是在南京的一片风景区里,有民国的老房子和好看的花园。晚上吃过饭,老丈人对小外孙说:“走,咱们溜达溜达去! ”一听这话,孩子可开心了。这一老一小牵着手,悠闲地走过房子和花园。对于老人来说,心里安放着对生活的知足与平和。孩子自由地看和倾听,他此时体验到的一切,都是天然而真实的感受,滋养着生命的灵性。
溜达的心境是和悠然自得连在一起的,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感悟。这个故事里,相比那些忙忙碌碌的鸡来说,溜达才是一门真功夫。正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细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种诗意不也是一种放松心境的溜达吗?
我们回到书里来讲,溜达鸡是一个恬淡但有温度的故事,字里行间透出了自在的意味。作为第二届信谊图画书奖文字创作奖佳作,戴芸笔下的溜达鸡,在闲步的安然里,又多了许多孩子气,它看小虫,与小鸟对话,充满热情和活力。这是一双孩子的眼睛在望天望地,望着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与美丽。在对跑跑鸡、跳跳鸡和叽叽鸡的描述上,更让人忍俊不禁,谐趣幽默的语言让几个精力旺盛的角色跃然纸上。
用图画来表达溜达的意境,是一件比较为难的事情。一个好故事,也要找到一位心性相同的好画者。这个故事请卓颖来画,是出版方牵出的一根红线。
首先,卓颖选择了中国画来表达,很切合主题,如果是用西洋画,可能会使画面过实,有违溜达的意味。卓颖的水墨线条非常灵动,神采飞扬。在行云流水的线条里,恰恰透出了溜达的空闲和诗意。其次,卓颖造出了众生相,角色的造型与它们的个性格外贴切。读者会看到跑跑鸡的急躁慌张、跳跳鸡的紧张不安、叽叽鸡的声嘶力竭,从而对比出溜达鸡的从容与安静。不同的众生相,在卓颖的笔下妙趣横生地表达出来了。第三,溜达是要放在一个环境里的,在和自然慢慢的相处之中,发现里面的妙趣,从而有了一种心情和眼界。于是,在整本书,卓颖妥贴地安排了很多好看的风景,让孩子们能看到这些美景,看到青山绿野、黄叶红花、夕阳落霞……这都是在溜达的时候,放松心情与自然的交流,所发现的大自然的本来面目。
写到最后,我忍不住立起身来,跟着那些活泼的小鸡们一起去——溜达!
作者的话溜达的无用之用
戴芸
好几年前,家里的东北阿姨跟我说,她们家乡管散养鸡叫作“溜达鸡”。溜达鸡?多生动的名字!好像瞬间就可以看到一只鸡闲庭信步到我面前——不给它写个故事怎么对得起如此活色生香的民间语言呢?所以写《溜达鸡》的动机,确实是有点随性而至的“溜达精神”。
可是,这个愿发了很久也没动静。直到一个春天,小雨淅沥,Max突然跟我说:“妈妈,我想去院子里走走。”我说:“下着雨呢。”他说:“我就是想去雨里荡秋千啊。”于是,他一个人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春天,跑到秋千上去发了一会儿呆,然后湿淋淋、笑眯眯地回家了。
那一天,我突然在这个小孩和溜达鸡之间看到了某种联结。
现在的小孩,基本是被当作宠物鸡来养的。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汽车、骗子和竞争,小鸡们关起门来练本事才最安全稳妥。其实,这本书里的鸡都是可爱的好小鸡,我也没想让它们放弃各自的追求转而整天溜达。溜达对于小鸡们的意义,可能就是让它们有机会看一看个人目标之外的东西:世界的广阔、生活的奇妙、成长本身的乐趣。
如果看完这本书的爸爸妈妈决定晚饭以后,带着他们练了一天跑跑功、跳跳功、叽叽叫功的“小鸡们”出去溜达溜达,那么我讲这个故事,也算是一件有功德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