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图画书《是谁留下的痕迹》读本分析与教学策略
作者:宁谊文化
树叶上的小洞洞
泥路上道道印迹满地金黄的落叶
石头上美丽的化石
海面上层层的浪花
老房子上斑斑驳驳的土墙
都在悄悄地诉说着:谁来过这里、做过什么
留下了“痕迹”🍂
痕迹在大千世界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们会感受到痕迹无处不在。本期教研,宁谊君带您阅读知识类图画书《是谁留下的痕迹》看一看是谁在大千世界留下了什么样的痕迹?
【读本分析】
对任何一本图画书组织教学,教师都需要对图画书进行研读与分析。围绕本书开展教学,首先需要进行读本分析,一般来说读本分析有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主 题🍃
《是谁留下的痕迹》收集了三十余幅真实且具有视觉冲击的照片,多视角地呈现人、动物、植物等留下的痕迹,从而体现“谁都不能毫无痕迹地走过这个世界”这一主题思想。
结 构🍃
本书采用了总分结构,开篇直接提出观点“谁都不能毫无痕迹地走过这个世界”。
随后书中呈现了很多有“痕迹”的画面,人、动物、植物、大自然和其他事物等都会留下痕迹。
每个跨页的内容都可以独立地阅读,画面之间无需强调顺序,也不存在紧密的联系,但看似毫无关联的画面却有着内在的联系——以“痕迹”为线索。
语 言🍃
1. 句式
全书文字的描述,大多为陈述句,用来说明事实、描述情况。比如,“太阳下山,留下了晚霞,秋天过后,留下满地的落叶。”“当喷射机快速飞过天空的时候,小蜗牛正抬头挺胸,走出自己的道路。”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明和描述,有些语言深刻而又有诗意。偶尔书中也会出现疑问句,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推动幼儿进一步思考与观察。比如,“你还注意到平静的河边,发生了什么事?”“咦,这是谁留下的痕迹?”
2. 词汇
本书的重点词汇,比如:“痕迹”“留下”,需要幼儿理解。有些词汇,如:标记、羽化、生物、化石等,对幼儿有挑战,需要教师事先有所准备并用幼儿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还有大量的量词:一群、一只、一个、一栋等。
图 画🍃
1. 图画以摄影照片为主,拍摄视角多元,既有远景和近景拍摄,又有特写和全景的拍摄等。
更多书内图片可点击文末链接查看
画面的排版也独具匠心,大图与小图的巧妙结合,白色的背景更能衬托出图画,方便幼儿比较观察,理解相应页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同时,同一版面的图片色彩呼应、布局协调。
2. 图文关系大部分的跨页文字与图片紧密结合,可以让孩子就痕迹的属性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与讨论:
——是快速形成的还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痕迹?
——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痕迹?
——是会消失的还是会留存的痕迹?
——是应该留下的还是不应该留下的痕迹?
少部分跨页文字与图片不完全一致,可能需要教师的协助、引导, 以打开孩子的思路,例如老房子的故事。
综上,从图画书的结构来看,介绍各种痕迹的内容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先后逻辑顺序。教师在与幼儿阅读图画书时,可以根据幼儿对不同内容的理解难易程度,对阅读的先后顺序进行灵活调整和选择。
【教学建议】
《是谁留下的痕迹》这本书大多数镜头记录下的景象都是幼儿见过、感受过的,但太多熟悉景象很少引发幼儿从“痕迹”的角度去思考,而“痕迹”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抽象概念,幼儿如何通过阅读理解书中的各种“痕迹”并能完整、清晰地说出自己对“痕迹”的理解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建议开展活动:
导入环节>>>
出示封面,鼓励幼儿预测书中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① 教师向幼儿介绍图画书的名称。
② 教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什么是痕迹吗”
——“猜一猜书中会讲什么样的内容”
💡 教学提示 第一个提问引发幼儿开展相关讨论,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第二个提问是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幼儿自主阅读,读懂书中出现的各种痕迹。
1- 请幼儿带着三个问题逐页阅读
——你看到什么样的痕迹?
——是谁留下的?
——是怎么留下的?
💡 教学提示 幼儿思考什么是痕迹以及产生的原因。教师在幼儿阅读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兴趣与困难。
2- 幼儿分享阅读内容,师幼共同讨论对痕迹的理解——现在能说说,你在书中看到了哪些痕迹 ?
💡 教学提示 请幼儿分享他们看得明白的页面中的内容,帮助幼儿梳理和表达他们对“痕迹”的理解。在分享过程中提醒幼儿有条理地表达:我看到什么样的痕迹,是谁留下的,怎么留下的。
完整阅读图画书,进一步理解图画书内容。
1- 教师完整讲述图画书,引导幼儿跟随教师朗读翻阅图书
💡 教学提示 让幼儿听教师朗读图画书中规范的说明性语言,使幼儿借助文字来理解不易理解的画面。
2- 对重点的画面和词汇进行讲读与讨论
① 结合幼儿生活的经验来理解。例如,第4-5页中路上很多的标记。此处的“标记”是对历史文化具有纪念意义的标记,而不是生活中的符号或标志,教师可以搜集当地有标志性的历史文化图片,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对标记进行理解。
② 借助观察、比较、推理和联结等科学探究方法来理解。例如,第7页中的老房子,通过观察图画,比较这幢房子和我们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感受到画面中房屋年代的久远。
还可以请幼儿仔细观察第6页的两幅小图,猜猜它们和第7页中的这幢房子有什么联系,进而理解斑驳的老房子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 教学提示 对幼儿不理解、有疑问的词语和画面给予适当的说明或组织进一步讨论。以上只是举两个例子,具体哪些不易理解的画面和词汇,教师可以提前了解班级幼儿的情况。
3- 引发幼儿根据对“痕迹”的理解观察自己生活中的痕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图画书。
——除了图画书的痕迹,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痕迹呢?让幼儿可以去看一看,找一找。
知识类图画书《是谁留下的痕迹》中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在幼儿多次阅读并对书中的痕迹理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的痕迹,比如洗手池旁镜子上的小水滴,老奶奶脸上的皱纹,这些都是什么留下的痕迹?还可以激发幼儿更多地思考,什么样痕迹不应该留下,例如,洒在地上的米粒,满地的垃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行动来避免这些痕迹的产生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图画书的内容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温碧珠,候宇岚,何红梅,马灵燕.图画书教学之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温碧珠,候宇岚.神奇的认知多棱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3.
3.李静,周玉嫦,卢莉.是谁留下的痕迹(大班)[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14(7):25-27.
评论
-
wangr 2020.07.20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