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图画书教学三步曲 ——以《昆虫躲猫猫》为例
作者:宁谊文化
幼儿园早期阅读资源·幸福的种子
文/摄影 张永仁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谊文化 出品
就一本知识类图画书深入开展多课时教学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说明性文字和专用词汇,还能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发展逻辑思维。如何指导幼儿深入阅读知识类图画书呢?首先,教师有必要了解幼儿阅读知识类图画书可能存在的困难:
1. 幼儿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知识类图画书“写作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传递自然界和社会的信息”(Duke,2004)。以《幸福的种子》系列教材 ☜点击直达教材介绍 中的《昆虫躲猫猫》为例,书中介绍了自然界的12种昆虫及其自我保护方法,包括纺织娘、竹节虫、尺蠖、金花虫等。对于 4 ~ 5 岁的孩子而言,这些昆虫的名字和形象极有可能是第一次呈现在他们眼前;并且,他们也可能对“自我保护” 这一概念缺乏了解。这些可能出现的困难加大了幼儿对图画书的 理解难度。因此,前期经验调查与铺垫环节是老师首先要纳入考虑的教学元素。
2. 说明性文体增加了幼儿的理解难度。
第一步:教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适当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
对于幼儿来说,阅读理解图画书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互动的过程,具备与图画书内容相关的经验更有利于幼儿的阅读理解。因此,在开展知识类图画书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适当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如,在开展《昆虫躲猫猫》阅读活动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学校或社区里寻找昆虫,让家长带着孩子去公园、去绿地找昆虫,并用图加文的方式记录昆虫的名称、形态及生活环境。在阅读区投放昆虫的图片、图书,孩子们利用区域活动时间与相关信息互动。通过以上活动激发孩子们对昆虫的兴趣,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前期经验准备。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识类图画书都需要提前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毕竟,不同的知识类图画书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幼儿也有不同的特点,幼儿的学习方式也是多元的,具体还是要根据图画书和幼儿的状况来决定。
进行读本分析
进行细致的读本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图画书的特点和幼儿阅读学习的核心经验。一般来说,可以从主题、画面特点、文本特点等几方面对图画书进行解读。《昆虫躲猫猫》的主题内容在于引导幼儿发现多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激发幼儿观察、欣赏事物的能力。图画书运用了摄影的方式呈现,将各种昆虫与其生活环境一同拍摄,在摄影处理上运用了近景及特写的手法,让读者通过真实的照片了解这些昆虫如何通过伪装、拟态、保护色等技能来防御天敌。在文本方面,以生动、有趣的词汇进行讲述,对昆虫的伪装进行惟妙惟肖地形容,善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只要小虫子闯进来,螳螂就用大镰刀一样的前脚……” 拟人——“别把草丛中的蚱蜢吓着了,它们喜欢穿着绿色或褐色的衣服,躲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如此一来,《昆虫躲猫猫》一书的主题和主题与画面、语言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明确了, 有助于教师确定适宜的活动目标及策略。
第二步:开展多课时教学活动
接下来,就要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了。教师可以根据读本分析中的关键信息,设计系列性的多课时教学活动,带领幼儿开展多维度学习,充分挖掘知识类图画书的价值。在《昆虫躲猫猫》教学活动中,老师根据读本分析的内容,制定出以下循序渐进的系列教学活动:课时一,引导幼儿重点关注图画书中的关键信息,寻找隐藏的昆虫;课时二,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中的科学现象;课时三,完成记录单,了解图画书的脉络。通过上述三个课时,引导幼儿逐个突破理解难点,对一本图画书进行深入的阅读。
第三步:开展纵深活动,激发幼儿探究认识周围事物和科学现象的兴趣
好的知识类图画书,其立意不仅限于向孩子传递科学知识,更在于调动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热情。只有将图书的内容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孩子“科学大脑”的作用,才能把知识类图画书读出好味道来。在《昆虫躲猫猫》系列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老师组织幼儿搜集关于昆虫的资料,制作资料册, 并在区域中投放了“问题转盘”设计相关提问,在提问 - 解答中深入探究,引发新的问题,还通过亲子活动请幼儿观察昆虫,绘画昆虫故事,引导孩子们继续探索昆虫世界的奥妙。
深圳市黄埔雅苑维多利亚幼儿园 邹 艳
选自《神奇的认知多棱镜认知类图画书教学大家谈》
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