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 l 时间对幼儿来说意味着什么?
作者:宁谊文化
正文共10130字 需用26分钟阅读完
☟
2020年新春,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最大的一场传染病疫情席卷全球,为了阻断传播途径,全国人民经历了漫长的居家自我隔离生活,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战疫的阶段性胜利。从寒假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孩子们度过了一个“超长版”的假期。
在“假期”里,孩子们可能因居家隔离产生了焦虑,想要出去玩,会问家长“什么时间可以出去玩?”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家园互动APP开展了内容丰富的亲子互动,孩子们会满怀希冀地问“什么时间能再看到老师的视频呢?”再过一段时间没有开学,孩子们又会问“什么时间开学呀?”在这些日常的问题中,蕴含着幼儿的时间意识萌芽。
科学家爱因斯坦以相对论中研究时间和运动的关系著称于世,皮亚杰是20世纪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曾建议皮亚杰研究儿童的时间认知,皮亚杰从儿童时间的次序关系、绵延关系、共时性等时间认知方面进行了研究。可见,时间认知对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运用 “时间”进行哪些 教育和亲子活动呢?
图源网络
↓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① 幼儿发展中的时间问题
② “时间”学习中的数学核心概念
③ 幼儿园如何开展“时间”教学活动
④ 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拓展幼儿的“时间”经验
一、幼儿发展中的时间问题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观念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
本文在探讨幼儿发展中的时间问题时,首先从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时间问题入手,分析幼儿常见的时间认知现象,然后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探寻幼儿“时间”认知发展的轨迹。
✣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长时间和人打交道的人们,包括与幼儿相处时间较长的家长们、具有一定师幼互动经验的教师们,在跟小朋友们待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孩子们提出的“时间”问题。
幼儿之所以可能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听到了成人和同伴提到的“时间”词汇,一方面幼儿将这些词汇纳入到自己头脑的“语料库”中,另一方面幼儿开始用这些“似懂非懂”的时间词汇开始跟周围的人交流,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时间”词汇经验。
笔者尝试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进行如下归纳↓(共七条)
1. 几点钟和一天时间的顺序刚入园的小班幼儿,面临着分离焦虑的问题,有时候会问老师“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呀?”,老师可能的回答是“下午五点钟”“放学之后”等时间词汇。实际上小班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时间记忆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这些回答只能在较低程度上缓解幼儿的焦虑。其实,老师可以从幼儿要做的事情,比如“晚餐后”“在幼儿园再吃两餐饭之后”“离园整理之后”等幼儿有印象的生活事件入手,在缓解焦虑的同时,自然地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序列。年龄稍大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日常规的序列性和稳定性开展时间教育,通过在教室里张贴一日常规图表,让幼儿自主地掌握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转换,保证教室一日常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昨天、今天和明天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特殊事件的发生,比如: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的来临,刚刚过去的周末去农家乐聚餐,昨天因事缺勤的小伙伴今天来了幼儿园,明天小伙伴就要跟家人去海南度假等。幼儿有机会讨论日期的时间序列问题,他们会跟老师或者同伴说这件事是昨天发生的,那件事是明天要发生的;更有甚者或说“那天”或者说不出具体的时间段,还不会说昨天、今天、明天,就以具体的发生事情讲述,以“那天”或者其他时间词语代替。从成人的角度看,幼儿口述的关于日期的时间序列总是令人啼笑皆非,把三四天之前的事情记成昨天的,把一周之后的时间记成是明天就会发生的。受认知发展水平特别是时间认知和记忆力发展,这些现象在中、小班幼儿身上更是经常出现。
3. 日历:星期、月份和年度笔者去某些幼儿园参访的时候,注意到几个现象:一是在每周升国旗的时候,主持的老师会说今天是有X年X月X日星期X,我们举行了本周的升国旗仪式。二是教师会把日历放在教室的区角里、或是教师的工作台、或是幼儿的活动区里,让幼儿能够自主地翻阅,营造前识字和前阅读的学习环境,在幼儿的生活环节介绍数字的用途和时间的关系。三是有老师会在晨间谈话环节,在小黑板上写下今天的日期(年、月、日和星期),和幼儿一起讨论日期。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日历和日期,帮助孩子认识日历中星期、月份和年度的转换。此外,在幼儿园学期开始和结束前后,幼儿可能接触到另一个时间概念:学期——有幼儿园举行开学第一天和散学日教育活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明白一个学期结束了,或者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
4. 节日和特殊日期为了丰富幼儿的在园生活,很多幼儿园会在一些传统节日和特殊日期里举行主题教育活动。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中秋、春节等,国庆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父亲节等社会庆祝节日,阅读日、环境日、消防安全教育日、护牙日等主题教育节日。幼儿园通过这些节日活动,让幼儿记住这些节日的特殊日期,了解节日的文化社会含义,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节日教育活动中,也是幼儿在园常见的“时间”教育活动。
5. 生日和年龄幼儿在园最深刻的记忆,一定会有在幼儿园过生日的场景。很多幼儿园为了营造家庭式的教育氛围,往往会给幼儿集体过生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为幼儿准备生日蛋糕、吹蜡烛、唱生日快乐歌,送给小伙伴亲手制作的礼物等。在幼儿园生日会庆祝中,幼儿和同伴一起度过愉快的日子,庆祝自己又长大了一岁。教师可以在运用生日会的教育契机,把幼儿生日的日期写下来开展一个分类、统计活动,分类的标准可以是同一年出生的、同一个季节出生的、同一个月出生的,甚至可能出现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同伴。总之,通过生日这一生活事件,教师可以给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数学教育活动。
6. 季节和民俗中的时间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自然交替在幼儿的生活中循环出现,中国传统的农业智慧产生的惊蛰、小满、雨水、立冬等二十四节气,都可以进入幼儿在园的生活当中,这些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自然景观和季节的关系,知道物候和时间的关系,将时间教育和自然、文化联系起来,丰富幼儿的时间经验。
7. 日历和时钟在幼儿园大班,教师会安排专门的“时间”集体教学活动,指导幼儿认识时钟,了解计时的方法,指导幼儿认识日历,了解计算日期的方法。实际上,我们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进制并不是常见的十进制,比如时分秒的进制是60 ,60分钟是一小时,24小时是一天,年月日的进制更是情况多样,复杂多变。那么,时钟和日历蕴含的时间概念,有哪些是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哪些只是作为一般性了解呢,这就需要结合幼儿时间认知的发展特点来具体分析。在本文第三部分将结合《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课程资源包》的相关案例进行论述。
✣幼儿“时间”认知的发展
时间和空间作为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掌握科学的时空观是儿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的必要条件。
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幼儿对时间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心理发展意义。正如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建议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儿童对时间的认知发展,皮亚杰在1946年出版了《儿童时间概念的发展》,开启了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时间认知的先河。我国心理学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关注儿童的时间认知问题,知名的学者有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方富熹、方格,西南大学黄希庭等。
我国学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儿童的时间认知发展:
1. 幼儿对时序的认知发展:时间顺序是客观现象顺序性的反映,例如,两个现象发生的前后性或同时性成为时序。
5-7岁的幼儿已具有认知一日延伸时序的潜力;从“昨天晚上”“明天早上”这些时间词入手,训练幼儿理解时间顺序关系,幼儿的这种认知能力是可以促进的。4-7岁的幼儿关于时间词语的发展和时间概念的形成不是同步的,但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并随着发展逐步一致起来。4-6岁的幼儿对于时间顺序的认知是由近及远、由短周期向长周期发展,5-8岁的幼儿对周和季节相对性的认知也存在类似的趋势。
2. 幼儿对时距的认知发展:时距是客观现象持续时间的反映,例如一个运动的物体,从A处到B处所经历的时间成为时距;就幼儿的日常生活而言,他们能够知道某种实际生活中事件间隔的时长,如“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或“游戏时间还有10分钟结束”。
幼儿在时距认知中是有潜力的,5-6岁时已初步具有对只有几秒钟差异的短时时距的区分能力,可以把时间看成是可以计数的维度,特别是在有规律的声音提示下,幼儿通过点头、数数或者踏步等策略进行计数,进而判断时距。但此时幼儿的时距判断能力受到任务难度、记忆力、兴趣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捉迷藏的游戏中,让幼儿几秒后开始寻找藏好的小伙伴,或者当让幼儿判断跑步时谁跑的快时,往往幼儿会以数数计数的方式来区别快慢,他们比较时距的大小的成绩会随着两个时距差别的大小、总时长的长短而有所区别。有时受主观影响对数数的快慢频率也会不同。
3. 幼儿对年龄时间的认知发展:对年龄大小和出生次序的认知从4.5到6.5岁有快速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时期,幼儿对年龄大小(时距)和出生次序(时序)的关系认知经历了4个发展水平:
⇩水平1
幼儿完全不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次序的关系,也不理解年龄的过去和未来。
⇩水平2
幼儿已经理解年龄大小和出生次序的关系,即知道年龄大的先出生,年龄小的后出生,但仍然不能理解出生顺序所产生的年龄差距始终存在。
⇩水平3
幼儿能理解年龄时序与年龄时距的关系,也能理解出生顺序所形成的年龄差距是始终是存在的,但所形成的时间概念是不稳定的。
⇩水平4
幼儿已经完全理解年龄时序和时距的关系,能摆脱日常经验干扰,并能主动采取策略,达到整合。此时,由于幼儿对年龄认知以感性直观成分占优势,容易将身高和年龄大小相混淆,将不匀速的身体成长速率与匀速的年龄增长相混淆,以自身为参照物认知年龄比认知客体年龄困难等,因此对幼儿进行训练时应依据其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而进行。
4. 幼儿对习俗时间的表征:所谓习俗时间是指根据一定的规则,由钟表和日历等时间工具合法表征的时间系统,诸如“年、月、星期”等等,儿童在进行习俗时间的时距判断时,可以直接从习俗时间系统中抽取出数字,并借助于数字的计数和运算进行判断,如当给幼儿提出“种子发芽需要4天时间,如果星期一种下种子,哪天才能发芽呢?” “如果种子在星期二发芽,应当哪天种下呢?”
这些问题时,这就需要幼儿运用时间表征去解决问题,前者是要求幼儿顺向思考,后者需要幼儿逆向思考。此外,幼儿对于季节、节气、物候等自然现象记忆和表征也属于广义上的时间表征。心理学认为,幼儿进行有关时间表征能力训练,对提高幼儿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5. 幼儿对时间媒介的认知发展:5-8岁的儿童掌握不同时刻的报时显示出一定的顺序,即先认知整点、半点,然后才能认识5分,乃至1分钟问题。
5岁幼儿在报时时多数只注意到1根指针,报时时只看时针不看分针,还不能对时钟表盘所代表的含义完全理解。6对幼儿已经认识整点和半点,但仍不能识别5分和1分,对两个指针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整合,读时针与读分针成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因不懂得支持两者关系的有关规则,因而常有错误发生。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4岁幼儿应当具有初步的报时能力。时代的变迁和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的增多,儿童有较多“时间”方面的经验,当今儿童的时间认知发生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大量科学实验研究表明,我国6岁幼儿的报时成绩高于国外同类研究,由此,可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开始有意识地训练报时能力。中国科学院的心理学家指出:幼儿对时间的认知从不成熟到成熟,从经验的积累到概念的形成,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由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发展的图景。本文第一部分也讨论了日常生活中幼儿的时间经验积累,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幼儿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论框架,尝试分析幼儿时间认知中的数学概念及其习得过程。
二、“时间”学习中的数学核心概念
近年来,美国教育学者舒尔曼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逐渐聚焦“有效教学”中教师“领域教学知识”(PCK)问题,受此影响,一些学前教育专家将PCK的理论框架引入幼儿教育中,出版了多部领域的核心概念(big idea)著作。
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的《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较系统地介绍了该机构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数学核心概念是最核心并系统化的数学内容,与幼儿的思维保持一致,能影响未来的学习。
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 早期数学教育项目/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宁谊文化
基于此,研究者们结合“认知科学和数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梳理了9个主题的26条数学核心概念。接下来,笔者将运用“数概念”“运算”“测量”等核心概念体系,尝试分析幼儿时间认知发展中的数学核心概念。
✣数概念的核心经验
数字具有多种用途,数系统具有精确度和具体性的特点,使数字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描述物体的数量,还可以以名称或者参照值的形式,精确地识别现实或虚拟的位置、时间、人数和空间等。
一般可将“数”的用途分为:基数、序数、命名数、参照数等↓
◙ 基数:基数能够回答“多少”的问题,比如,告诉小朋友可以自由游戏20分钟,还有5分钟清理时间就要到了,这里的20和5就是基数,它们表示的自由游戏时间、距离清理时间开始的这个时间集合的数量。
◙ 序数:序数用来确定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如下午3点20分,就代表中午之后经过了3个小时又20分钟;2020年4月18日星期六,就代表公元纪年后第2020年的第4个月的第18天,星期六代表是这周的第六天。当数字表示序列中的位置时,它们的功能不是表示数量而是用于指明排列和次序的名称。
◙ 参照数:参照数是一个可以共享的衡量标准。当钟表上的时针指向10时,幼儿就知道该准备洗手吃水果餐了。当我们说“4月20日下午4点见”或者“19号晴转多云,大概25℃”时,我们能够理解这些数字表示文化中的一些统一的标准。这些数字是用作参照的,并没有实际的数学意义。
◙ 命名数:命名数指为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命名。在数学核心概念里,像电话号码、电视频道、运动衣上的数字或房间号等,这些数字并没有实际的数学意义,不能表示数量、级别或其他测量的结果。在“时间认知”中,似乎很难找到没有实际数学意义的数字,不过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时间名词,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三伏天、三九天”等具有文化和物候意义的日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时间的命名数。
✣测量的核心经验
时间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决定了时间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物体,不能依靠触摸和观察等方式直接感知,也不能像测量实物一样测量更多的属性(如水桶的高度、重量、体积、底面周长等)。因为时间的不可逆性,一般而言,将时间作为一个计数的维度时,所测量的时间属性是时距,即客观现象持续时间的长短。需要用钟表和沙漏等计时器来测量。
时间的测量单位和其他测量单位一样,都是一种人为规定性,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规定的。
时间的测量还涉及到比较的问题,即从计时开始到计时结束的持续时间来计算时距,比较精确地可以用钟表、日历等工具来计时,还可以参考人眼对太阳高度的变化、月相变化的观测来粗略估计,比如早上、中午、晚上的太阳,肉眼可见的高度不一样,可以以此来比较。当然,测量的精确度有赖于定量测量,使用计时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确地描述和比较。
测量单位的大小和测量出的单位数量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测量单位越小,测量的物体中包含的单位数量就越多,比如我们有半小时或30分钟的休息时间。
✣数运算的核心经验
当我们理解了时间测量的特性之后,将时间元素测量成特定的时间单位,进而用数字表示或用一定的集合表示。被测量出来的时间量就可以进行数的运算了。
在埃里克森学院的著作里,将数运算的核心概念分为三条↓
◙ 集合的变化:往一个集合里添加物体(组合)或者拿走一个物体(分解)会使集合发生变化。幼儿在园生活可能遇到的时间集合有:户外运动时间原来有30分钟,前几天天气不好,我们没有出来户外,今天天气晴朗,再延长10分钟,一共是40分钟。清理时间一共有10分钟,已经过去了5分钟,还有五分钟就结束了,请小朋友们抓紧时间。
◙ 集合的比较:集合之前可以根据数量的属性进行比较,还可以根据多、少或相等进行排序。在清理时间,可以用秒表来计时,看看哪个区域的小朋友清理的又快有整洁。在户外跑步练习时,用秒表计时,把全班小朋友跑10米折返跑成绩的进行排序,根据往返跑的时间从少到多进行排名,并对幼儿简单说明相同距离下用时越少的跑的越快,最终根据快慢排序。
◙ 数字的组成(均分):一定数量的物体(整体)可以分成几个相等或不等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以合成一个整体。时钟上度过了两次半小时,合在一起一共是1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半小时有30分钟。一个星期一共有7天时间,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共是7天,是一周的时间。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一共有60分钟,其中20分钟是集体游戏时间,40分钟是自由游戏时间。
幼儿的时间认知发展和数学核心概念习得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丰富情境的自然过程,这个自然的过程蕴含着抽象的发展规律和核心概念。我们讨论幼儿的时间认知发展轨迹、分析时间中的数学核心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时间认知水平和数学能力,帮助幼儿理解生活中遇到的时间问题,习得问题解决策略,在时间认知的发展水平和数学能力上有所发展。
三、幼儿园“时间”教学活动示例
在《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课程资源包》大班中设计了钟表和秒表计时、认识时钟等学习活动,并建议老师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习得数学核心概念,学习测量时间的方法,发展时间认知能力。
✣计时的教学活动
1. 小闹钟选自《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课程资源包》-大班上学期 P80-81
在幼儿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数学语言的习得和运用。所谓数学语言是和数学概念有关,并能促进数学思维的语言。有研究表明,幼儿教师使用的数学语言越多,幼儿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就越好。《小闹钟》活动中的数学语言是:
2. 计时游戏,选自《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课程资源包》-大班下学期 P85
计时游戏,在幼儿学会使用秒表,或者能够认识时钟的秒针之后,可以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学习用秒表或时钟测量时间。活动形式上,除了可以测量10米跑,还可以测量其他体育活动,如折返跑、接力跑、运水桶等,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一方面增加了运动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幼儿充分地练习使用计时器测量时间。
⏰ 小贴士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测量穿衣服、盥洗、阅读等生活所用的时间,将时间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逐渐养成幼儿遵时守时的时间观念,在心理上为上小学做好入学准备。
3. 时钟滴答滴答,选自《i思考·数学核心经验课程资源包》-大班下学期 P31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的活动类型,在测量时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的益智区(科学区)增添时钟相关的玩具材料,让幼儿有机会多次练习对时间的表征技巧,促进幼儿对时间媒介的认知发展,逐渐养成时间观念。
✣认识日历的教学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认识日历的活动,对数概念与运算的能力水平处于发展前期的幼儿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在本节教学活动之后,可以在教室的活动区中投放几本日历,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区域活动时间有机会接触到日历,可以按照自己的当前发展水平逐渐认识日历。
在大班下学期的一些特殊日子里,比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或者是班级小朋友的生日等,把日历拿出来,和全班幼儿一起认读日历上的日期。在每日教学活动开始前,运用班级的日历,教师手写的公告板等,组织的晨间谈话活动中每天介绍当天的日期和星期,引起幼儿对日历的持续注意。
在班级常规较好时,可以请已经认识日历的幼儿协助老师准备当天的日历公告板,也可以请幼儿帮助教师介绍当天公告板中的日历信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鼓励幼儿之间合作学习,相互促进,来加深对日历的认识。
📆 小贴士
此外,教师也可以建议家长在家庭为幼儿准备一份日历,把包括全家人的的生日在内的一些特殊日期标注出来,把幼儿大班毕业的日期、小学开学的日期标注出来,联系倒计时的记录表征方法。
四、一日生活中的“时间” 教育与经验拓展
1987年,美国高瞻(HighScope)基金会的玛丽·霍曼、戴维·P·维卡特等出版了《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在书中作者确定了近50条关键经验,其中帮助幼儿客观认识时间的关键经验有10条,可以分为两类:
① 对时间单位或时间间隔长短的认识
② 将事件发生先后次序加以排列。
笔者认为,高瞻在早期提出的10条“时间关系”关键经验及其指导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拓展幼儿的“时间”经验,帮助幼儿掌握时间概念。综述如下:
✣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 给教师的建议:
1.提供给幼儿一些能发出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材料。
2.根据日程表,在时间转换时使用一定的信号。
3.带领幼儿玩“开始——结束”游戏。
✣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 给教师的建议:
1提供给幼儿能体验不同运动速度的材料。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来体验不同的运动速度。
3.鼓励幼儿描述他们所体验或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
✣体验并比较时间间隔的长短
✅ 给教师的建议:
1.给幼儿确定并遵循既定的活动日程。
2.给幼儿叙述正在发生的事件与活动的时间长度。
3.教幼儿学会使用沙漏计时。
4.接受幼儿对时间长度的判断,并要求他们说出理由。
✣观察季节的变化
✅ 给教师的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和幼儿谈论季节的变化。
2.鼓励幼儿收集、谈论与季节变化有关的物体。
3.一年中在不同季节里,到同一个地方散步、郊游。
✣认识钟表和日历的功用
✅ 给教师的建议:
1.在与幼儿的谈话中做有关时间的表述。
2.利用钟表和和自制日历来回答幼儿“到……还有多久”的问题。
✣推测将要发生的时间并为之做好准备
✅ 给教师的建议:
1.帮助幼儿预见日程中时间的转换,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2.帮助幼儿为他们的计划事先做好准备。
3.帮助幼儿预见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4.在小组活动时间和集体活动时间开始时和幼儿谈论他们将要进行的工作。
5.帮助幼儿为日程表的变化做好准备。
6.等教室里增添小动物时,让幼儿为此做好准备。
✣制定计划并完成计划
✅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应帮助幼儿制定计划,并保证计划的实施。
1.引出幼儿的计划。
2.弄清幼儿的计划。
3.给那些不知道干什么活,不愿意表明计划的幼儿提供帮助。
4.帮助幼儿制定更详细、更具体的计划。
5.帮助那些每天都制定相同计划的幼儿。
6.帮助那些同时制定多个计划的幼儿。
7.帮助无法实现计划的幼儿。
✣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 给教师的建议:
1.幼儿应与和他一起制定计划的教师在一起会议,以便教师帮助幼儿把他们的计划和游戏活动结合起来。
2.教师尝试运用不同方式——谈论所从事的活动,展示所用的材料,分享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帮助幼儿进行回忆。
3.鼓励和支持没有描述过去事情的幼儿进行回顾。
4.使用计划制定版帮助幼儿规划他们的计划和游戏。
✣在讲述过去和和未来事件时使用常用的时间单位
✅ 给教师的建议:
1.在日常与幼儿的对话中使用常用的时间单位。
2.与幼儿谈话时使用精确的时间用语。
3.接受幼儿使用时间用语的尝试。
✣识别、描述和表征时间的顺序
✅ 给教师的建议:
1.要求幼儿描述他们近来经历的事件的顺序。
2.向幼儿描述事情发生的顺序。
3.鼓励幼儿表征事情的顺序。
4.观察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化。
5.设计以特定的顺序来进行小组活动。
早期的高瞻课程以认知发展课程著称,直接以皮亚杰的理论作为课程的理论基础。而皮亚杰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对儿童的时间、速度和运动的概念进行心理学的研究,皮亚杰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时间和速度观念在个体心理上的起源,并查明速度比时间观念更原始,有更强的抗变形,这使爱因斯坦大感振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皮亚杰)的实验如此简单,只有天才才想得出来。前文我们已经谈到科学的时空观是儿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依据皮亚杰理论衍生出的高瞻“时间关系”关键经验,能够让幼儿初步形成科学的时空观,为学习科学知识和今后从事科学探究奠定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在已有关于“时间”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把握“时间”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意义,更加深入地理解幼儿“时间”学习的路径和常见策略,有效运用多种活动类型,给幼儿创设无处不在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葛力主编. 现代西方哲学辞典[M]. 求实出版社, 1990.07:153.
[2] 方富熹,方格著.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74-192.
[3] 玛丽·霍曼,伯纳德·班纳特著.活动中的幼儿:幼儿认知发展课程(幼儿园教师手册);郝和平、周欣译;1995.人民教育出版社
[4] 程利国著.发展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M].出版发行 :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2010.11:394.
[5] 再度认识让·皮亚杰的才华,载于(美)罗伯特·凯根(Robert Kegan)著;韦子木译. 发展的自我[M].
文 / 陈连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