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帮助幼儿提升文学想象能力?
作者:宁谊文化
我们都知道学前阶段儿童喜欢聆听学习各种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和散文,这种通过口头语言方式输入传递的语言信息,带有凝聚书面语言特质的高质量语言的价值,对于儿童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儿童文学语言是早期语言学习的一种特别的经验储备。幼儿在儿童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文学语汇、文学形式和文学想象是幼儿需要获取的重要的文学语言经验。
学前儿童文学想象是先于创造性的,为了了解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性,初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解读文学想象中的想象力的运用。
首先先带领大家解读一首小诗,金波的儿童诗歌《天绿》:
远方有山
山,穿上了绿衣;
山中有树,
树,滴着绿,
小树的嫩枝里,
流着绿色的小溪。
那一池水波,
染涤了鸭子的羽翼。
草叶上闪着露水,
像翡翠一样绿;
清晨的鸟儿唱着,
唱的是绿色的歌曲。
阅读这首诗歌后,幼儿就需要在理解这首诗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大自然的早晨景象。绿意如何布满山野的呢?绿意如同流水,在树的枝丫间流淌,小树的嫩枝里——是绿色构成的小溪。绿色在鸭子的羽翼上留下痕迹——鸭子的翅膀上也有绿色的羽毛。绿色在草叶上留下痕迹——草叶也是绿色的。绿色的山野里,就连鸟儿的歌声都是绿色的——歌曲源于山野、沁人心脾。幼儿在诗歌间,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闲适。幼儿对于水有直接的感知,也能理解绿色,那么山野自然之美,就像绿色的流水,从树叶到鸭子,再流淌到鸟儿的歌声里。
只要幼儿的想象力能帮助他们进行简单的比喻和通感,就能让他们理解绿意盎然的山野是什么样子。 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所想象的情形也会有所差异,一个有着良好作品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儿童,必须具备良好的通过语言理解并进行文学想象的能力。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所想象的情形也会有所差异,一个有着良好作品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儿童,必须具备良好的通过语言理解并进行文学想象的能力。
幼儿的想象力,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被称为文学想象,旨在便于幼儿理解文学故事,并帮助他们展开与故事相关的幻想能力。而将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在生活中,则有几率让他们的“幻想伙伴”的诞生。Cobb(1977)认为:“正是童年期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的想象力对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幼儿的文学想象,正确面对他们想象伙伴的诞生,让幼儿对纷至沓来的人、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家长与教师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 幼儿的文学想象
心理学中,将想象定义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以这种想象定义为基准,幼儿想象又能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大类型。无意想象表现为幼儿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随着教师对文学作品的朗读或朗诵自然形成文学作品形象,或文学作品意境的意象。有意想象是指幼儿在文学作品理解和欣赏中,花费意志努力形成意象的想象。有意想象一般在幼儿理解略有抽象程度的文学作品形象或想象文学作品的意境时表现出来。
文学想象作为审美想象的一种,具有自由超越性、切身体验性和情思一体性。想象是文学作品中灵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亦然。想象是链接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经验,并将之内化为幼儿可以理解的形象的过程: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意境的桥梁;也是最终能触动幼儿、撄人心的重要过程(刘绪源1997)文学想象在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① 联结幼儿生活经验和文学作品
欧文·巴菲德在《物质、想象与精神》中描述了两种实体:精神的和物质的,想象力就是连接着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桥梁。儿童文学作品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同时,也必然高于他们的生活。想象是帮助他们将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形象与意境,同幼儿生活经验联结起来。比如幼儿都见过立交桥,当读到《城里来了大恐龙》中大恐龙在打瞌睡时变成了立交桥的时候,幼儿就会将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立交桥的经验投射到故事中来,从而消除文学作品的描述和自己经验之间的距离感,让他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② 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
儿童文学作品(诗歌、散文、故事)主要通过文学语言来塑造形象、情节和意境,幼儿必须凭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才能达到对文学作品内容、形象、情节的理解。在这个理解过程中,幼儿往往只需运用无意想象就能获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比如在对《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欣赏中,幼儿只需要理解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就能迅速获得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但是面对较复杂的文学语言时,幼儿就需要使用有意想象。尤其是有意想象中的创造想象来获得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听到“托起万缕阳光”这样一个散文中的句子时,幼儿往往难以理解“万缕阳光”,这时候就需要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运用想象,想象出春天里暖和、灿烂的阳光透过树叶,在树叶下形成的斑斑缕缕的样子,辅助他们理解词汇与句子。
③ 帮助幼儿感受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意境和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灵魂,特别是幼儿诗和散文往往通过凝练、形象的语言,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展现作者所要传达的意境。对于幼儿来说,只有感受与把握了文学作品中所传递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才能真正懂得作者想表达的全部内容。在幼儿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文学想象的作用不容小觑。幼儿在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中,既包含了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伴随着对文章所抒发情感的想象与感受,而这其中,想象力既是他们理解事物的桥梁,也是帮助他们翱翔的双翼。
后记:
《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 》包括谈话、辩论、叙事性讲述、说明性讲述、文学语汇、文学形式、文学想象、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等多个方面经验。
幼儿在学习散文、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时,形成作品的文学想象是幼儿理解文学作品,获得作品中蕴含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陶冶幼儿文学情操,奠定初步文学素养的重要过程。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指南》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在4-5岁的时候要“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在5-6岁的时候要“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能出版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幼儿要在学前末期具备良好的文学想象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幼儿“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
参考文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八章 周兢,刘宝根
崔逸飞 /文
📚 相关阅读:《你知道“前识字”核心经验吗?你会运用它吗?》←点此查看
评论
-
wangr 2020.08.10
讲的很完整呢